第九十七章 太虚会盟 (第1/3页)
情何以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赏心悦目bagzon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太虚派已成云烟。 而太虚幻境将在这次完成最后的补全。 以后将有一尊太虚道主,坐于太虚天,俯瞰太虚幻境里的一切。 她将位于至高,至公地对待所有。 以后将有一些虚灵,参与太虚幻境的管理、演进、修补,服务所有的太虚行者。 他们有自己的爱恨情仇,以及记忆思想,他们还会继续探索、研究、生活。但在太虚幻境里的所有行为,都要遵循太虚铁则。 当然,还需要一些过程。 一尊无限接近超脱的存在,要彻底融入太虚幻境中,绝不是什么一蹴而就的事情。 似太虚幻境这般的伟大造物,要真正成就伟大,永证永得,自不会瞬息而成。 前来破山的诸方强者,这时候便成了护道人,不允许有任何的外在因素来干扰。 虚渊之所化的星河飘荡在空中,像是一卷无声的彩绸。 他终将被历史记述。 法家大宗师韩申屠在这个时候抬起手来,以食指为毫,临虚落笔。 一横一竖,皆藏道韵。一折一钩,自演春秋。 这是一个方正而又复杂的道字,无法用线条将它描述,也不能用视线将其捕捉,只可以通过“道”来感受。 表意为—— “绝对公平,绝对公开,绝对公正”。 铁画银钩金不换。 此为法家律令! 而在场诸方强者,同时遥遥一指,在这个灵性非凡的道字之上,落下己方势力的烙印。 韩申屠的食指就此一挥,将这枚道字送入星河中。 此律由规天宫执掌者韩申屠亲笔书写,现世六大霸国、古老诸宗联名签署,将永远地镌刻在太虚幻境里,对太虚道主予以限制。 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在太虚幻境里无所不能的太虚道主,对这条律令予以接纳,并固为核心。 若无此律,诸方也无法完全信任太虚道主。对于具备伟大意义的事物来说,“信任”这种东西本就不该存在。 危险一定要囚在笼中,智者不考验人性。 笼罩天穹的雷云,上升到更高处,仿佛变得很遥远了。 横贯长空的星河,仍然静静流淌。 太虚幻境所代表的那个世界,仿佛真切存在,抬脚即能抵达。如梦似幻,引人遐想。 “好了。”韩申屠澹声道:“律令生效需要时间,太虚幻境升华也需要时间。太虚派已经剥离,是时候来讨论太虚幻境的处置问题了。我先说说三刑宫的意见——太虚幻境是天下之幻境,应归于天下人。此刻虽是我们几方在此,不可不思虑天下。” 不愧是写下名篇《势论》的法家大宗师,一开口便要制衡六大霸国。 暮鼓书院院长陈朴道:“我等若私于太虚幻境,何异于太虚派之私?明者不为。当开诚布公,天下共议。” 天下大宗的意见其实是相对统一的,没有哪一家愿意看到六大霸国进一步提升现世权柄。 韩申屠要把太虚幻境的权柄归于天下人。到了陈朴这里,更是要把讨论这件事的权利都开放。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个由强权者所主导的讨论,最终结果一定会倾向于强权者。 就像诸方之前所展开的对太虚派的讨论,也没谁站出来说太虚派不应该被剥离太虚幻境——太虚派没有参与讨论嘛! 也不用其它宗门代表再说些什么了,代表景国的应江鸿定声道:“那我等就在此会盟天下!且传讯出去,让诸国诸方来此列席,共议太虚幻境治事。我将在山外立起洞真之门。不能察世,无以治世。真人都没有的,就不必来了。” 六大霸主国对太虚幻境的分割必然无法达成一致,也就不可能压制诸宗的意见,尤其韩申屠他们把握的还是“天下之幻境应归于天下”的大势。 与其扯皮不休,索性放开讨论,扩大票权。 不管怎么说,作为现世第一帝国,景国肯定是能在诸方齐聚的场合,获得最大的话语权的。 一个至公至正的太虚幻境,才能够最好地推动人道洪流—— 这是诸国诸方此刻唯一拥有的共识。 在这个大前提之下,才是诸方私权的分割。 “景国真的是很习惯召开盟会呢,动不动就要会盟天下。”许妄不冷不热地接了一句。 近些年来,只有两个国家,在对霸主国的大规模战争里,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它们分别是景国和秦国。 后者未尝不觊觎前者地位。或者说,天底下哪个有实力的国家,不想取景国而代之? 而作为现世第一帝国,景国的确有会盟天下的传统。在历史上甚至有过会盟诸侯而命诸侯群舞的跋扈之举。 但放眼历史,景国最近一次可以挨得上会盟的事情,应该是“五国天子会天京”…… 所以许妄的这一句,还是相当锋利的。 应江鸿看着他,面上没什么表情:“许君如有异议,不妨直言。” “异议?”许妄笑了:“我没有。大家一起坐下来商量,挺好的。” 没有异议你跳出来做什么,是非要说话不可吗? 应江鸿呵呵了一声。 司玉安以茅草为剑,潇洒悬腰,笑道:“太虚幻境具体覆盖到哪个区域,应当如何运行,还是要最大程度上尊重当地势力的想法。能来的都应该来聊一聊。” “此言倒是不假。”涂扈一身神冕祭服,如神耀其世,意有所指地说道:“有时候我们站得太高了,也该听听天下人的声音。” 宫希晏不动声色地抬了一下手:“我同意。” “那就都请来,一并议事。”姜梦熊也无二话,随手一拳轰落,将脚下这块平地,砸成了一个巨大的圆。 平地上的一切,包括太虚派祖师堂,全部被碾平。 而在这个巨圆连接虚空的边缘,竖起了一张张石质的蒲团。 姜梦熊拂了拂衣袖,便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