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寄神玉 (第1/2页)
情何以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赏心悦目bagzon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苏绮云选择直面“夜之侵袭”,当然不可能真的是为了送死。 她一定也有她的倚仗,在想不到其它办法的情况下,才选择做此冒险。 大家只是在森海源界萍水相逢,有过一场短暂的合作,相处得还算不错。但也仅止于此了。 苏绮云已经做了决定,姜望没有理由干涉。 他只是和武去疾一样,看着苏绮云的背影,走进黑夜里。 砰! 苏绮云忽然倒地。 她没能抵抗住睡意,一离开神龙香的范围,就睡着了。 甚至还没有离开姜望他们的视线。 武去疾眼睛注视着她,没有扭头,只是问:“要唤醒她么?” 青九叶曾经说过,“入睡者只要被注视,就不会被侵袭。” 这是森海圣族对抗夜的方法之一。但仅限于神荫之地,因为没人能在外间的夜里保持清醒。 神龙香显然是个例外。 然而神龙香这种东西,取材自神龙木的木心,珍贵非常,并不能以常例视之。 在神龙香的作用下,姜望和武去疾都保持了清醒。 姜望同样紧紧盯着苏绮云,生怕不小心同时与武去疾一个眨眼,就丢失了“注视”。 “唤醒她吧。”姜望起身说。 连睡意都没能抵抗住,抵抗“侵袭”就更没可能了。 这显然不是苏绮云想要的结果。 两人保持着注视,带着神龙香,同时向苏绮云移动。 苏绮云的忽然昏睡,让他们对神龙香的效果愈发重视起来。 之前只是以策万全,担心“夜之侵袭”并未随着燕枭消失。现在苏绮云的昏睡,无疑证明了这件事。 “苏绮云。苏绮云。” “绮云!绮云!” 迷迷糊糊之间,苏绮云好像听到有人在叫她。 这声音……好熟悉。 小鱼,小鱼是你吗? 她在心里喊。 她想睁开眼睛,看一看小鱼的样子,但眼皮太重,像压着一座山,怎么也移不开。 是你吗小鱼? 那声音只道:“绮云!绮云!” “醒醒,你醒醒!不能睡!” 苏绮云用力地撑眼皮。 让我看看你吧,你在哪儿? 让我抱抱你。你在哪儿? “绮云!绮云!不要再睡了,不要睡……” 穿行林间,看到那一套空空荡荡的襦裙。 手握双匕,舞在那蛇群之间。 殚心竭虑,翻检资料记载。 咬牙切齿,与燕枭生死相搏。 她没有哭过。 她把头发簪起,遮掩容貌。 不是男儿,她要胜过男儿。 她要吃得起苦,扛得住泪,她要撑住。 但这时候,听到这个声音。 她又急切又难受,又挣扎又委屈。 防线瞬间崩溃。 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泪如雨下,滴落的都是无力和痛苦。 眼睛……冲开了。 苏绮云睁开眼睛,看见姜望和武去疾的脸,确认是之前一起杀死燕枭的两个合作伙伴。 她猛地坐起,环顾四周。 还是在悬颅之林,还是在木屋之前。 没有小鱼。 姜望和武去疾面面相觑,不懂为什么苏绮云醒来后泪流满面。 “刚才你没有抵抗住睡意,我们唤醒了你。”姜望解释了一句,问道:“你看到了什么?” 苏绮云摇摇头:“我什么也没有看到。” 她问:“刚才一直是你们在叫我?” “是啊。”武去疾道:“还能有谁?” “你的手段,没有发挥作用吗?”姜望又问。 他们都很默契地没有提她流泪的事。 苏绮云默默擦去眼泪,从脖颈处取下一块环玉。 那玉形制极美,色作霜白。 “这是师尊传给我的寄神玉,可以分寄神念。我想着,如果抵抗不了睡意,就分神寄玉,这样也能保持清醒,等到天亮就好。没想到……还没有来得及,就睡过去了。” 苏绮云寄望于分神寄玉,定然也是对此有些把握的。但刚一走出神龙香的范围就陷入昏睡了,根本来不及应对。 可见青九叶说没人能在神荫之地以外的夜晚保持清醒,在没有神龙香的情况下,这话没有半点水分。 “完全没有反抗的余地么……”武去疾喃道。 刚刚苏绮云昏睡时,他仔细观察过。其人就是正常的昏睡状态,顶多是睡得死了一些,并无别的异常。 当然,对于超凡修士而言,这样突兀的“熟睡”,本就很难解释。 姜望想了想,又问:“刚刚你昏睡的时候,听到,或者说感觉到了我们在叫你?” 苏绮云沉默了一会,说:“我好像听到了小鱼的声音。” 她的语气并不确信。 因为小鱼……已经没了。 “是幻听吧?可能你当时还做了个梦。心有牵挂,入睡后就会演化成梦境。”武去疾分析道。 “或许。”苏绮云想了想,说道:“我还听到一个声音,一个很陌生的声音。” “在说什么?”姜望问。 “好像是……回去?”苏绮云很吃力地想着:“我记不清。” 这事很奇怪。 苏绮云作为一个实力不俗的超凡修士,就算是幻听,也不可能无缘无故产生。如果是单纯梦境的话,梦到小鱼可以理解,那个陌生的声音从哪里来? 做梦是一件很寻常的事情,但在森海源界,刚刚在夜的影响下睡去,就立刻做了个梦,这便很值得深思。 昏睡于森海源界之夜当然很危险,但似乎也能够触及某种隐秘。 姜望于是问道:“如果你现在再睡过去,你觉得你可以醒过来吗?” 苏绮云知道他的意思,认真地想了想:“我没有把握。刚刚醒来就特别难,我有意识,想要睁眼,但根本使不上劲。最后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眼泪流出来了,就跟着睁开了眼睛。” 她很坦然地描述了自己当时的状态。 姜望有些想让苏绮云再试一次。 去“听”一下那些声音,判断是否真有人与她“梦”中交流,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