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危城 (第2/3页)
铁甲榴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赏心悦目bagzon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得个战死在紫金山或者雨花台的结局,连自己这条小命都保不住,救别人那就更是痴人说梦了。
何炜起身,在宿舍内徘徊踱步,心中琢磨着要以如何的话术,如何的沟通,才能达到自己抓部队的目的。
几分钟后,何炜再次提笔,写下了第二个序号和文字,二,怎么救。
如果完成了第一个抓部队的目的,那么自己就该研究下一步,怎么去拯救这座城市,这个其实还真的不难考虑,首先,想要守住这座城市,那是百分之一万没有可能的,南京这地方就是一座背水孤城,自古以来就是一座易攻难守之地,而且,国军也没有足够精锐的守城部队,在原本的历史上,守备南京的部队看起来番号很多,其实部队的质量不敢恭维。
以师一级番号单位来计算,南京卫戍司令部下属有第八十八,第八十七,第三十六,第五十一,第五十八,第四十一,第四十八,第一五九,第一六零,第一五四,第一五六这些步兵师,以及一个等同于加强步兵师的教导总队。
看起来,南京守军的兵力似乎很强大,可实际上,这些部队大多都是在淞沪战场上打了几个月,伤亡惨重,兵疲马乏之师,从淞沪撤下来之后,还没有得到良好的整补,便补充了大量的新兵,匆匆的被推上了南京战场,而补充的新兵,却成为了这些部队的主力,新补充上来的新兵,与其说是新兵,不如说是刚刚换上了军服的农民,指望这些征来的,买来的,抓来的壮丁为主的部队去抵抗如狼似虎的日军,还不如指望神仙下凡用法术把日本人吸走。
何炜记得前世曾经看过一个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的教导总队军官的回忆录,在南京保卫战前,教导总队补充了巨量的新兵,这名军官此时正在教导总队担任排长。
某一天他在和连长训练这些新兵时,他的连长说“如果我让全连列队,现在不需要日本人来开枪打,只要突然喊一嗓子,这些连基本队列动作都不会的新兵就会作鸟兽散。”
南京城的守军,绝大部分都和教导总队一样,经历了淞沪血战,又补充大量新兵,当然,也有少量没有去过淞沪参战的部队,比如第二军团下属的第四十八和第四十一师,这两个师系奉系军阀张宗昌旧部留下来的旧部,在淞沪会战时,为了补充前线的伤亡,这两个部队将全部的士兵都抽走去前线补充,早就成了一堆空架子。
无天时地利,无精兵强将,这座城市怎么能够守住呢?
何炜又灌了一口汽水,心想,既然城守不住,那老子就救人,救老百姓,再把部队给救出来,历史上南京守军的撤退组织的相当糟糕,部队主力根本就没撤出来,如果自己能用些办法,把部队多撤出来一些,那也算是为长期抗战留下一些火种,保留一些战斗力。
当然,如果他能够真的掌握一支独立的小部队的话,他不介意主动出击给日本人制造一些麻烦。
确定了自己的重点,何炜又要考虑以什么方式救护百姓,救出部队,正想着,他拿出了一份南京地图,展开摆在桌子上,当然,这幅地图并不是专门的军用地图,而是一幅类似于面向民众科普的南京地图,已经足够他参考使用。
拿着笔在地图上划来划去,最终,何炜的笔落在了一个地方-下关
如果要过江撤退,下关是必经之路,从下关上船,一直坐到对岸的浦口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历史上这也是百姓和部队撤退的路线,可惜,历史上的撤退组织的太差,导致了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撤出去,或者说,历史上的南京撤退,根本就是毫无组织,江边原有的各种渡轮,火轮全部被南京卫戍司令部收走,留下的只有几艘小火轮和几百条民船,根本就不足够使用。
而撤退时,后撤的部队,难民,几万人挤在一起,硬生生冲过下关前面的挹江门,然后拥堵岸边争抢船只,甚至有的部队为了争夺那少的可怜的渡江船只而发生了火并和对射。
搞到最后,木筏子,盆子,甚至是木板都成为了渡江的工具,而就这,也只有极少数人能用上,绝大多数人,最终都在无比的绝望和哭泣之中,等来了追击的日军。
而渡江的人也并不安全,整个江面上到处都是日军的炮艇和军舰,这些军舰四处射击开火,横冲乱撞,而用各种简易工具过江的居民,面对日军的炮艇和军舰,则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白白的被日军屠杀。
怎一个惨字了得。
其实,如果要把撤退组织好,难度还真不是极大,何炜突然想起来两年前在中央军校就读时,有一次组织渡江,他们所乘坐的就是两艘火轮,而这两艘火轮至今仍然在江边正常运营,他记得这两辆渡轮当时一个航次,就将他们一个军校学生总队给运了过去,也就是说有七八百人的装载量,而过一次江,仅仅需要四十五分钟。
如果要在日军的空袭下运人,那肯定是不现实的,而日军的飞机都在白天出动,只有夜间才能躲避空袭,目前临近冬天,晚上五点天就黑了,早上七点才天亮,也就是说足足有十四个小时的运载时间。
按照这个装载量,仅一个晚上,光凭这两条渡轮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