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张元林成为研发车间话事人,建立五个项目小组狂推进度(求全订) (第5/6页)
真的在写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赏心悦目bagzon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多的点子,然后总有一个是对的,让大家的弯路还没怎么走,就能立马拐回正确的道路。
然后每次猜对了张元林就会表现出很兴奋的样子,甚至会像个孩子一样振臂欢呼,让人丝毫不觉得他是在故意演戏,而是会觉得这小子的运气是真特么的好啊!
大家心里羡慕张元林的好运,但更兴奋于不断推进的进度。
五个项目小组分别负责结构设计,强度计算,辅助件补充,整体图纸绘制,零部件加工工艺安排。
等全部结束以后,就是组装并开始生产试验和耐久测试,只要全部合格,一台先进的,自主生产的新设备就能顺利出炉了!
此时的张元林正在各个小组闲逛,看起来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东张西望,这样就更加显得他非常不专业。
但实际上张元林只需要看几眼就能做到心里有数,可以说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有张元林这么盯着,想跑偏都没可能。
由于进展过于顺利,林工难得的主动找张元林搭话。
“张工,我看按照这个进展,咱们或许再有半个月就能组装成功,年后测试个把月就能把新设备批量投产了!”
听到林工的话,张元林爽朗的笑了起来。
“林工,你可真幽默,这事儿哪有这么简单,我反正是走来走去看不明白,不过我是相信你的,你说行就一定行!”
在心里,张元林笑的更大了,半个月组装下线原型机,年后个把月才量产?
你在开什么玩笑啊,只要一切顺利,这个周六就差不多能下线了,基础零部件又不是稀罕玩意儿,都只是改良款,根本不需要重做模具,拿老款的零部件修修改改就行,只是我没有明说,在选择找机会指引而已!
像现在的步骤都只是烟雾弹,等你们绞尽脑汁设计出了合适的东西后,我再主动出击给你们来一个当头棒喝,拿老款改改就是了,还研究个锤子,怎么老想着搞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东西呢?
新东西并非一定要全部创新,有时候就得建立在老东西的基础上去改进,这样反而能进步的更快,远比不切实际的天马行空更有效果。
所以我得看着你们,限制你们,提醒你们,别老想着一步登天,赶超强国,领先国际水平,步子迈太大容易扯蛋,路得一步一步走。
只不过……我这儿有近道啊!
听到张元林的话,林工也爽朗了笑了起来,然后回头更加卖力的继续工作,加快进程。
之后,又有其他的小组长找到张元林汇报情况,这俨然是打心眼里把张元林当成总司令了。
眼看着这些人对自己如此尊重和崇拜,张元林偷瞄了一眼藏在大衣袖子里的手表,发现还有半个小时左右就下班,也差不多了,到了给他们一人敲一棒子的时候。
现在给他们提个醒,完事这些工程师们就能回家接着研究,接着工作,能完美的把下班时间也利用起来。
虽然这样有点不良老板压榨的感觉,但是荣誉大家都想要的,这是为自己干事儿,每个人肯定都是状态拉满,所以这样算不上是真正的剥削。
那得是让人干活,还不给相应的酬劳,这才叫剥削和压榨嘛!
随后张元林走到了绘图小组这边,眼看着他们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在绘制零部件的图纸,张元林先盯着看了一会儿,然后故意自言自语道:
“嘿,这东西我认不出来,但是很眼熟啊!”
正在面色严肃,专心画图的人听到张元林的话,那股子干劲儿立马就松懈了下来。
“张工,我这是自己设计的新零件,既然是要搞新机器,就得多弄些新的东西,争取一次性做到最好,所以你认不出来是正常的,但是,你怎么就觉得这东西眼熟呢?”
张元林先是对着画图的人歉意的一笑,然后解释道:
“可能是我认错了,但就是觉得这玩意儿功能上和咱们厂子的老设备很相似,就是冲压车间的那台打孔机,咱们用了快六年了吧,上次修机器的时候注意过铭牌。”
听到张元林的话,画图的人直接就愣住了。
紧跟着同组的人开始怀疑人生,再然后是其他小组的人依次停下,很明显,张元林的话给了他们又一次及时的启发和提醒。
张元林在做模型演示的时候,只强调过这两台设备自己眼熟,然后这两台设备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却没有明说熟悉感来自哪台设备。
所以,从一开始工程师们就在铆足了劲根据张元林做出来的那个丑到都辨认不出型号的模型去搞创新,去把丑八怪变得合理,这多少都有点空中楼阁的意思了。
因为张元林是故意做丑做坏的,原型机哪里是张这个样子,导致工程师们心里没有一个正确的参考点,满脑子都是创新,从头到脚,根据张元林的木质模型来创新。
好,搞创新嘛,地基对了,往上搭的时候歪了,然后造到一半发现和预想中的不一样了,这样不碰壁才怪。
但是没事儿,张元林的“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