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赏心悦目bagzon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r> 韩业又补充道:“宛兄和吾率二百五十名部曲和韦氏一百五十名部曲从高要县出发,协助荆州汉军攻克四会县城。</br></br> 吾部挡住孔芝余部向西突围之路,孔芝带数骑出西门后趁其余部交战,在阵后向南逃走。</br></br> 吾等又随汉军到达番禺城西门。</br></br> 番禺城内叛军投降后,吾等从西门入城,在劳工中找到韩敖和王慈。</br></br> 七名引弓门客带龙川具家部曲在堵住龙川城西门立了功。</br></br> 吾部曲中有十五人重伤,轻伤三十七人,已覆上神膏,留在韦氏庄苑养伤。”</br></br> 韩遂问:“孔芝会跑去何方?”</br></br> 王慈道:“或许向南入海逃亡外岛国。”</br></br> 韩敖和王慈及家眷拜谢韩遂派出这么多部曲奔数千里救人。</br></br> 韩遂问韩宛等:“尔等如何点评朱儁的布署?如尔是梁龙该如何打赢这仗?”</br></br> 千骑长韩宛挠挠头皮想了一会道:“朱儁和梁龙的布局大体都正确,但梁龙忽视了朱儁有一个致命点,那就是揭阳。</br></br> 梁龙在揭阳县城只布了一千人,使朱儁敢对揭阳北面的龙川发起突袭。</br></br> 另外,梁龙在增城布五千人、博罗县城二千人过于保守,应把这七千人全布在揭阳。</br></br> 朱儁这路只有八千人,而梁龙在揭阳和龙川前线共有一万三千人。</br></br> 即使朱儁出兵包围龙川县城,也不敢带足八千人,必留二千人在交州和扬州交界守粮草。</br></br> 这样一来,朱儁六千人攻龙川五千守军就没有优势,一时攻不下来。</br></br> 这时梁龙的揭阳八千守军不要去救龙川,可全力向东北推进,去抄朱儁的后路和粮草,朱儁必退,龙川守军随后掩杀,朱儁这一路可灭。</br></br> 然后可趁会稽空虚,一路追杀,占据会稽。丹阳、豫章二郡在前线的六千兵必然回救。则荆州军孤矣,只得撤回。</br></br> 梁龙可留孔芝三千军守后方,二万主力军可趁势北上占据桂阳郡和零陵郡,一万主力向东增援会稽郡,则荆南和扬州震动。”</br></br> 韩遂笑道:“千骑长说的好!指出了朱儁布阵的漏洞。汝部日后多多演练抄后路。</br></br> 副千骑长有何见解?如汝是朱儁可有更好的策略?”</br></br> 副千骑长韩业道:“当时如无吾和千骑长的二百五十名部曲挡住孔芝向西的退路,孔芝就会与乌浒蛮汇合,但孔芝还是向南逃掉了。</br></br> 朝廷如真追究放跑孔芝,朱儁至少功劳减半。</br></br> 如吾是朱儁将军,当命零陵和武陵的六千汉军从零陵郡乘船入交州的苍梧郡直达高要县,包围四会县城的孔芝三千军,孔芝就逃不掉了。”</br></br> 韩遂赞道:“诸位越发会用兵了。战场千头万绪,当占据要地,巩卫粮道,揣摸敌局、算准时辰,然后出兵。</br></br> 可是尔等有没有想过,梁龙在交趾郡叛乱,有三万八千人,为何不与乌浒蛮联手,反而率军跨过合浦郡去南海郡与孔芝汇合,帮助只有三千兵卒的孔芝协防南海郡?</br></br> 梁龙如率三万八千军从交趾郡北上直入益州,则益州危矣。</br></br> 吾猜梁龙叛军与乌浒蛮叛军不是一路的。</br></br> 另外,交州苍梧、郁林、合浦、日南、九真六郡的一万八千汉军去哪了?</br></br> 每郡至少有几千汉军驻扎。如在郡,为何按兵不动?</br></br> 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朝廷抽调各郡主力去了北方。驻军离郡,交州空虚,才会出现这样大规模的叛乱;</br></br> 二是六郡的汉军全部参加叛乱,就是梁龙的三万八千人中的一万八千。</br></br> 第一种可能很小,抽交州汉军去北方路途遥远,又不适北方寒冬。</br></br> 如是第二种可能,除去一万八千叛乱汉军,那么就可得出梁龙家族的部曲有二万人,梁家的人口可以推算出是十万人,绝对可称为巨族。</br></br> 故,最有可能发生的是,梁龙叛乱后,乌浒蛮接着叛乱,梁龙受到乌浒蛮叛军的危胁,被迫举族迁往南海郡。</br></br> 八万家眷在南海的安置拖累了梁龙的战机,给朱儁有充分的时间准备。”</br></br> 众人均觉得韩遂的猜测完全可能,按韩遂的问题,这次叛乱的确有些奇怪,必有更深的原由,但不得而知。</br></br> 韩敖补充道:“梁龙的布局是想在番禺附近决战,可是没想到龙川、增城、博罗这么快被攻破。</br></br> 朱儁此来准备充分,带足了攻城器具。</br></br> 听说有一种攻城云车平日行军时可拆散装车运输,到攻城前,搭扣起来就可推到城下,与城墙同高,士卒踏车登城。</br></br> 朱儁这一路只有八千人,带的攻城梯就有八十架,包围城池后,每面城墙搭上二十架,而且是八千人一起上,故一波攻城即破城。”</br></br> 韩遂对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