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一枝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赏心悦目bagzon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东宫明德殿前的杀戮还在继续。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几名突兀的身影出现在殿前,太子左庶子于志宁、太子少詹事张玄素、太子右庶子李百药、功曹长孙祥、太子宾客杜正伦都看傻眼了。

哪怕太子李承乾自贞观十年后,性情大变,却也不曾发生过这般酷烈的行为。

“何至于此啊!”

今日之事要传了出去,整个朝野上下还不得一片沸腾,太子在东宫杀了这么多人,暴虐之名如何洗刷?

面色淡然,李承乾问道。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太子少詹事张玄素施施然出身说道。

接着,李承乾的目光落在了太子右庶子李百药、功曹长孙祥、太子宾客杜正伦身上。

太子右庶子李百药第一个出声回道。

“殿下英明。”

唯独功曹长孙祥、太子左庶子于志宁默不作声。

于志宁是北周太师于谨曾孙,中书舍人于宣道次子,从晋阳起兵后,投奔秦王李世民,出谋划策,位列秦王府十八学士,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侍郎,封黎阳县公,资历深厚,教导太子李承乾,从来都是直言不讳,可今天的李承乾让他感到陌生。

“孤就不送了。”

太子左庶子于志宁、功曹长孙祥恭敬行了一礼,转身离开了东宫。

注视着张玄素,李承乾意味深长的说道。

可以说,东宫众多官员之中,李承乾记忆里最讨厌的莫过于于志宁、张玄素,却不料今日的张玄素并未劝谏,反而一改常态的赞同了李承乾。

迎着李承乾的审视目光,张玄素坦然道:“臣先仕前隋,为景城户曹,后仕夏王,授治书侍御史、黄门侍郎,再仕秦王,若非君子可欺之以方,何以仕殿下?”

“可今日一见,臣斗胆妄言,权柄既失,未尝不是好事,倒是让殿下明悟自身。”

“东宫之中,魑魅魍魉众多,如今殿下一扫而空,自当更易乾坤。”

“哈哈哈!”

太子右庶子李百药、太子宾客杜正伦无不为之侧目,同样意识到了眼前之人的变化,心中惊异。

就在这时,一身血腥味的张思政出现在了李承乾面前,恭顺行礼。

微微颌首,李承乾吩咐道:“自即日起,你为东宫右卫率,统御诸卫士。”

“多谢殿下。”

“谢殿下!”

按照现在的物价,斗米五文,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一石约为59公斤,10贯钱都能买到一家五口吃上六年的米了。

“好。”

唐朝军礼并没有跪地礼,只有拱手、鞠躬,甲胄在身并不方便行礼,可在场的东宫卫士都行了单膝跪地礼,足可见他们对自己的忠诚。

这些人才是李承乾可以掌握的力量,也是他最信任的人,自然不能出现丁点问题。

一旁的太子少詹事张玄素、太子右庶子李百药、太子宾客杜正伦见后,心中感慨万千。

“梁国公政务繁忙,恐难以兼顾东宫。”

“左右春坊交予杜大人。”

张玄素、李百药、杜正伦欣然答应。

太子詹事总管东宫的一切事务,相当于宰相,为正三品,太子左右庶子负责辅佐太子处理政务,太子宾客负责规劝太子的过失。

时过境迁,东宫官员更迭频繁,唯有太子太师、太子詹事、太子少师始终未曾更改过。

他们三人分别管理詹事府、左右春坊,俨然是东宫重臣,又怎会不愿意呢!<!---->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