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赏功于下,掩人耳目 (第1/1页)
江东一枝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赏心悦目bagzon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终南山下,良田阡陌,潏水畔。
时而微风拂过,带起温润水汽,一片清凉,却丝毫没有熄灭众人胸膛中那升起的希望,似朝阳般炽热。
微微一笑,李承乾肯定道:“第一茬小麦可以在秋季播种,春季收割,而后继续播种,再到秋季收割。”
在后世,普通人认知的小麦按照播种和收获的时间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一般在秋季的9月到10月间播种,经过一个冬天的休眠,春天开始迅速生长,到了5月到6月就可以收获了。
实际上,这主要是北方种植的规律,跟温度、湿度有非常大的关系。
而现在的大唐正处于历史上最温暖的时期,中原地区不仅有大片竹林,还盛产柑橘,洛河、渭河基本上很少结冰,四川的荔枝硕果累累。
西北地区有吐蕃的崛起,东北地区有渤海国的崛起,这都有赖于温暖的气候。
“咕噜。”
“孤要是没记错的话,家令生于陈宣帝太建四年。”
“前隋大业年间,任司隶从事,武德初年,应诏而举,授詹事府主簿,预修六代史,后与令狐德棻、袁朗等十数人同修艺文类聚,转太子舍人。”
赵弘智回道:“臣惭愧,今年60有2,早已步入花甲之年,不过是从四品上。”
“不过,孤倒是可以给你一个高门之机,你可有意乎?”
“太子殿下。”
“孤是太子,真要说有什么想要的,大概是九五之位。”
“何况,这等功劳落在你手上,天下人一样会记住孤这位储君。”
“孤欲以家令为主,于东宫属田中尝试栽种两季麦,并且由家令寺牵头,食官署、典仓署、司藏署同典膳局建造水力磨坊、研发面食发酵方法。”
“一个开国郡公之位想必是跑不了,赵家也能跻身长安勋贵之中。”
“多谢太子殿下。”
大唐建立之初,宗室封王,功臣封爵,国公数十位,及至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重新厘定爵位,取消了免死铁卷,依次降等,国公仅28家,开国郡公位列国公之下,这已经是天下少有的高门显贵了。
“起来吧。”
“孤瞧着安置在这的百姓大抵有2万余人。”
“山中野兽出没,人参、灵芝等药材多不胜数,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从民间招纳一些善于炮制药材的能手,教授一些幼童辨别、炮制药材之法。”
终南山看似远在秦岭,实则各家耳目众多,他还不至于蠢到在这里建立造反班底。
大唐对兵刃、武器的管控非常严格,明确禁止私藏甲胄、弩、矛、具装等军用制式武器装备,但对弓箭的管控相对宽松,允许百姓持有弓箭,用于自卫和狩猎。
仅仅是一些田地并不会引人注意,像东宫这一万多亩看似很多,实则并不算什么,五姓七望,哪家没有几十万、上百万亩良田,勋贵世家多多少少也会有一些永业田、职分田,多达数千亩。
“是,殿下。”
是日,李承乾与侍从在终南山下用了一些午膳,匆匆返回东宫,他作为太子,可以自由出入皇城,却不能肆意留宿在外,这可是宫廷禁忌,谁也害怕太子会在外做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