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风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赏心悦目bagzon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武德,笔路蓝缕奠基业,创盛世,犹失于储君之立,以至于终唐一朝,天家相争,流血漂橹,父子兄弟,多为仇雠。
“此等风气,延续绵长,及至五代,人伦不存,道德如泥,弱肉强食,几成鬼域。
“本朝终五代之世,还天下宁定,故天下百姓无不感恩。但天家之事,亦不能为世间率范。
“太祖皇帝陈桥驿黄袍加身,人斥曰欺凌孤儿寡母,太宗皇帝有烛影斧声之疑,高粱河兵败逼杀亲侄。至于翁翁,仿造天书,执意封禅,为天下笑。“及至爹爹您与儿子,若再相残,必为天下所不齿。”赵祯还以为儿子要说什么呢,结果说来说去还是名声,而且还是把上几辈祖宗平等地给骂了一遍的名声。
他算定了儿子不敢弑父,所以不是没有想过儿子若是敢让他当太上皇,他就敢闹腾给儿子添堵的反制方式。
单听儿子这么一说,不免迟疑。
他一人的名声算不得什么,可这要是搭上世代名声,祖宗基业,就得好好掂量一下了。
但嘴还是硬的:“说来说去,不就是怕你儿子将来有样学样么?”没想到他这诛心之言反而让赵昕笑了:“若有朝一日,我真有这么个儿子把事情办成,儿子是乐意禅位的。”
然后顶着赵祯不可置信的眼神继续说:“他既能成事,说明必有一方面强过我,治国理政应也不会差到哪去,只要为政不苛严,待天下百姓好就成。“爹爹,咱家儿子不多,运气好像也不咋样。既然做不到汉时从皇子中优中选优,至不济有贤皇后、贤太后辅佐。
“也做不到唐时各展手段,凭能力拿皇位,那儿子宁愿把皇子培养得强一些,能掀翻我最好,儿子乐意退位让贤,干点自己的事。“韩愈不是说了嘛,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只怕后辈子孙无我这个心性,再生事端罢了。”赵昕的态度过于坦率,情感也过于真挚,把赵祯都给弄懵了,好半天才说道:“朕已经废不了你这个太子,你又不想父子相残,让我做太上皇,那你究竞想做什么?”
赵昕眨了眨眼睛,回道:“爹爹还记得儿子昔年的话吗?”“什么话?”
“国家有疾,已至脏腑。爹爹且安坐,看儿子疗病。”赵祯想起来了,这是昔年儿子执意要杀那些在王伦之叛时颜预坐视的文官事对他说的话。
只是语境不同,意思自然也不一样。
当初儿子说这句话是让他放权,如今就是让他做一个名为官家的吉祥物了。大概是除了不被称作太上皇之外,和太上皇没有区别。说句实话,赵祯是不乐意被如此对待的。
这和剥光了他,全方位展露出他的短处,却还要他为了家族的长远利益考虑,维持表面的体面有何区别?
亲亲的父子,还要玩傀儡那一套不成?
不如直接把他变太上皇呢。
然后就顺滑地接受了。
因为赵昕给得实在是太多了。
“儿子之志,爹爹素来知晓,待儿子将平夏之功送予爹爹,爹爹再禅位不迟。”
想开了,其实也没得选的赵祯开始安抚起饥肠辘辘的肚子,但看着赵昕转身出门准备去应付外边聚集的大臣们,他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最兴来你到底想要什么?”
他这个儿子淡食轻利,让功推名,甚至连子孙夺权都不在乎,却整日里兢兢业业,偃文修武,一刻不曾懈怠,不可能无所图啊。赵祯听见儿子的声音远远传来,有些飘忽:“世上未有百代不衰的一家一姓王朝。儿子求的,是千秋万世之功,是亘古不衰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