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第2/3页)
春有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赏心悦目bagzon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要说这段时间战战兢兢,内心不安跟恐惧时刻不消停的,除了大臣和伺候朱元璋的宫人,最难受的要属朱元璋这些个儿子了。在朱标噩耗传开后,虽说他的死因是突发急症,属于病逝,不是人为,乃天意。可偏偏啊,朱标在病逝前一个多月遭遇了乱民刺杀。有人调查到,这波刺杀朱标的乱民就是在鲁王封地搞暴动的,朱标虽说把暴乱镇压下去,可他采取的手段还是过于仁慈了,一些乱民趁机逃走藏起来,还有一些加意顺从,要不是护卫得力,朱标可能会死于刺杀。这事儿朱标已经自己解决过了,该杀的该处理的,他已经弄得差不多。要不是他突然病逝,这事儿应该也闹不起什么风浪。可如今不同了。
就在前些天,朝堂上忽然有人禀奏,说是朱标遇刺一事与藩王脱不开关系。那人是东宫官署的臣子,也就是太子朱标的文臣集团,他有理有据,说是朱标生前查到的,这里面牵涉的不止有秦王,晋王,还有燕王朱棣。这三位.….…尤其是朱棣,手握重兵,执掌宗人令,可以说风头最盛的朱家皇子了。原本对朱棣的攻许之语就不少,此事一出,朝堂上下抓着朱棣不放的更多了。
朱元璋如今案头上的参本,一半是参朱棣的,一半是参朱家其他王爷的,又以秦王和晋王最多。
这些年,为了朱标稳稳继位,朱元璋可谓是不遗余力地培养扶持朱标的文武团队。朱标的病逝让众人猝不及防,所谓的太子一派,岂可眼睁睁看着多年功夫毁于一旦。
国不可一日无君,当然也不能让储君之位空缺太久。洪武帝年纪大了,谁知白发人送黑发人,多年心血毁于旦夕,接下来自然是要趁早把新储君定下来。
要按照朱元璋建立大明时定下'立嫡立长′的规矩,朱标病逝,秦王就是最名正言顺的继位人。
他排行老二,又是马皇后所生嫡子,说来说去都该是他。可这怎么行呢,先不论朱标身后的文武集团,就是朝堂上其他文武臣子也不希望秦王继位啊。
他们已经在好武嗜杀的洪武帝手下撑了这么多年了,眼看着再撑几年就能等到仁慈德善的太子朱标继位,他们的日子也能好起来,可老天爷不止给朱元璋开了个大大的玩笑,也给他们来了个扫堂腿,一个个摔得头晕眼花,呕得只想吁血。
不讲假话,有些神经脆弱的臣子在听闻朱标病逝时,差点也要跟着他去了,反正这天啊,是没有明亮的时候了,与其每天提着脑袋上朝干活,还不如早早跟随他们的太子一起去了。
在如此黑暗的时刻,再来一个秦王这样的残暴的储君,那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可能还真有不少人会把准备好的小细绳子拿出来,悬梁跟随太子朱标而去。
至于晋王和燕王。
这两人按嫡长顺序排是排不上的,不过燕王如今是诸位王爷里手头实权最大的,他的风头直接盖过排行老三的晋王,与秦王不相上下。只看朱元璋之前的态度,说不定还真会属意燕王呢。秦王坚决不行,燕王也不是众臣,尤其是满朝文臣心中的好人选。他们希望的下一任大明皇帝是与朱标一样,仁慈温厚,待下宽容的贤明之君啊。
秦王、晋王和燕王都不是!
可这三位王爷是排在最前面的哥哥,实力也是最强的,后面那些大臣们看得上的王爷,光论号都排不上啊。
眼看水越来越浑,朱家兄弟们恨不得把前朝搅屎棍们给捉起来痛揍一顿。大哥是病逝的啊,被这些人一搞,好像他们兄弟各个心怀不轨,在大哥英年早逝一事上推波助澜了似的。
没见父皇看他们的眼神都一日比一日可怕了啊。可恶。
朱家兄弟一个个在心头又哭又骂。
也就是在这个家宴上,朱元璋扫过他们或惊或怕,或平静或肃然的脸,突然来了一句。
“你们觉得,朕该选谁继任太子?”
朱家兄弟们:“!!!”
有人跪下了,有人手中筷子都吓得摔地上然后也跟着跪下了,一看胆子小的都跪下了,朱棣和晋王,秦王也跟着跪下了。于是朱高炽这一辈的也全都跟着跪下了。
看着跪了一地的儿孙,朱元璋目光沉寂许久,就在有胆子小的禁不住眼泪直流,差点尿裤子时,朱元璋倏地轻嗤一声:“就这点胆子,怎么从朕手上接过担子啊。”
“行了,都起来吃饭吧。"朱元璋淡淡一摆手道。就在大家要起身时,朱元璋又冷笑着补了一句:“朕叫你们来是吃年夜饭的,又不是吃断头饭,别给朕整一张死人脸摆着。”朱家众人…”
总之,这一日的家宴,朱元璋给儿子们留下的心理阴影可不小。当天晚上回去,晋王还做了个噩梦。
之前最爱在应天逗留的他,一得到归藩的旨意就赶紧收拾东西,带上儿子朱济喜就跑,那速度,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去。晋王:“远离这个是非之地,咱父子接下来有事没事都别乱出门了,安静待着吧。叫咱干啥就干啥。”
从来只有自己劝父王老实待着的朱济喜….”看着晋王哆哆嗦嗦,上马都不利索,朱济喜心中还挺不是滋味儿的,他扶了一把,在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