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剑远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赏心悦目bagzon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度使王忠嗣正在带着几位军中高级将领观摩战局,全盘指挥。</br></br> “节帅,吐蕃军这是要反客为主啊!”</br></br> 说话的这位壮汉叫马元庆,赤水军副使,在这里从军已经很多年了,比王忠嗣的资格老很多。</br></br> 他指着山丘下方唐军阵线前方的木栅栏说道。</br></br> 木栅栏前面还布置了一道拒马桩组成的阵线,用于固定军阵的基本形状,不至于被吐蕃骑兵一冲就散了。</br></br> 嘉峪关峡谷的宽度是足够数万人在此排兵布阵的,因此很考验指挥官的战术水平。</br></br> “来多少杀多少便是了,不妨事的。”</br></br> 王忠嗣摆了摆手,淡然说道。</br></br> 他故意卖了个破绽,空出北面的沙漠地段,没有派兵防守。如果吐蕃人够聪明,一定会派兵从北面迂回,穿越百里沙漠,绕道去唐军后方,然后试图击溃唐军中军。</br></br> 而峡谷正面,将会迎来一轮又一轮血肉模糊的苦战。</br></br> 唐军虽然并不像后来的宋军那边布置“纯队”(即兵种定死不能替代,作战灵活性大打折扣),但依旧是主力分工明确,各兵种各司其职,并非眉毛胡子一把抓。</br></br> 其中诸军按其职能分为弓手、弩手、驻队、战锋队、马军、跳荡、奇兵等多种。这些兵种常常一人多技,需要打什么仗就担任什么职责,士兵的战术素养非常高。</br></br> 在常规情况下,唐军在阵地战时,每当战斗展开:</br></br> 敌人在一百五十步的时候,弩兵开始射击;</br></br> 敌人在六十步的时候,弓箭手开始射箭;</br></br> 敌人攻入二十步的时候,弓弩手发箭后执刀棒(陌刀或棒)与战锋队齐入奋击。</br></br> 己方重装步兵与敌方步骑兵短兵相接后,奇兵、马军、跳荡军皆不准轻举妄动。</br></br> 如果前方步兵的战况不顺利,跳荡、奇兵、马军方可迎前敌出击,重步兵则后退整顿后准备再援。</br></br> 如果跳荡、奇兵、马军进攻不利,所有的步军(除去装备陌刀的重步兵之外,还包括防御弓矢等远程武器的刀盾兵,与手持短兵器的轻步兵)必须配合马军同时作战。</br></br> 类似条例不一而足,篇幅不小。</br></br> 所以阵前如何打仗,其实章法都是固定的,基本套路就那么回事。哪怕一个什么也不懂的门外汉,拿着“战术手册”依葫芦画瓢,也可以打得像模像样。</br></br> 这部分,其实并不是指挥打仗的困难所在。</br></br> 因为,沙场对阵之时,只是一般情况是这样。</br></br> 令人遗憾的是,战场上……所谓的“一般情况”其实非常少,反而是那种“非常规情况”比比皆是。</br></br> 这就跟天下没有两片树叶完全一样差不多,打仗没有定死的套路,只有木鱼脑袋顽固不化的庸将。</br></br> 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就很考验指挥官的战术应变能力了。</br></br> 自己这里有什么菜就做什么饭,客人喜欢什么“口味”就做什么饭,并无固定的打法,也不存在刻舟求剑的死规矩。</br></br> 王忠嗣这次排兵布阵,就完全舍弃了那些轻装步卒,也省去了大量的弓手弩手。这些弓弩一类的玩意,对付吐蕃引以为傲的重甲步兵,作用极为有限。</br></br> 在可以产生杀伤的距离内,弓弩手仅仅只能放一支箭而已,第二箭的时候吐蕃重步兵的斧头就砍到脸上了。</br></br> 王忠嗣这次是把陌刀队集中起来使用,决心先顶住,然后用轻装步兵在吐蕃军中军的位置杀出一条血路来。</br></br> “刀盾兵稳住栅栏,不要贸然出击,吸引吐蕃军重步军来攻。待吐蕃骑兵出动后,让我们的轻骑过去用弓箭骚扰,吐蕃人没有骑射技能,吊着他们打就是了。”</br></br> 王忠嗣对马元庆说道。</br></br> 这一战的胜负手,估计就是在沙漠那边的吐蕃军身上。如果吐蕃人没有这一招,或者来晚了,那他们就等着死吧!</br></br> 唐军在文殊山以南,讨赖河东岸的悬崖峭壁上,安置了数百张床弩!到时候居高临下万箭齐发,将河对岸的吐蕃守军射成筛子!之后赤水军中精锐,会从天生桥飞渡讨赖河,然后从吐蕃军南面的侧翼压上!</br></br> 这支军队会直插吐蕃军中军,到时候就有好戏看了。</br></br> 哐当!哐当!哐当!哐当!</br></br> 吐蕃军重步兵全身甲在摩擦晃荡,列队整齐朝着唐军木栅栏而来。吐蕃人似乎也不想玩什么花俏的,他们似乎也看出来了唐军的计策,或许心中也并不是很在意。</br></br> 因为只要击穿了嘉峪关中唐军主力的阵线,那么其他唐军在各处的骚操作,都会变成无用功!</br></br> 一力降十会!</br></br> “杀!”</br></br> 吐蕃重甲兵冲了上来,唐军陌刀以对,杀马的兵器用来杀人,双方都是卯足了力气,要置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