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臭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赏心悦目bagzon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后记】
先跟读者老爷们说声抱歉,本章纯是我个人的絮叨,与正文无关。这理应算免费章节,但如果免费就会被默认放在最前面,而我坚持认为应该放在最后。
还是要再跟各位读者老爷们说声抱歉,我发现开书至此已有两年之久,感谢朋友们两年多的陪伴和持续的鼓励。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特别是后半部分,更新速度极为缓慢,让朋友们久等了。
开始时为了保持更新速度,部分章节稍稍仓促,后来我想明白了,与其保障毫无意义地日更,倒不如用心打磨内容,鸽就鸽吧,慢工出细活。
说“细活”也惭愧,错别字、笔误存在不少,就像饭里的沙子,自己都觉得牙碜。
个人认为“澶渊之盟”的签订是作为“五代十国时期”结尾的最佳节点。因为大宋建立之初,尚存“十国”余孽,而北汉等政权被消灭后,宋太宗还心心念念着幽云十六州,所以才有了“雍熙北伐”,随后又是长达十几年的拉锯战,直至“澶渊之盟”才算把两国边境敲定,双方基本取得了战略共识,和平共处。
如果再往后叙述,那就不再是“五代十国往事”了,而应叫做“三国往事”(宋、辽、西夏)。
原本打算开一个西夏专题,捋一捋夏州定难军的来龙去脉,毕竟他们从本书的开头就出现了(王仙芝、黄巢起义),散见于本书所述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然后再重点聊一聊夏州势力在李继迁的带领下是如何周旋于宋辽之间的,思来想去,还是留给有心做“三国往事”的朋友们吧。做事不要太满,亏则盈、满则溢,这是我的行事准则之一。
另外还有一个要向各位读者老爷们汇报的,那就是前文预告过的以“赵普VS卢多逊”为核心的北宋初年政治斗争的话题,我同样打算放弃不讲了。一来是政治斗争本身比较枯燥,费力不讨好,往往是作者查阅了大量资料,耗费大量心血,但读者老爷们直接跳读……二来是他们的故事散见于主线故事中,写出来也基本是对前文的摘取、整合,放水偷懒的嫌疑过大;三来也算是故意留点儿小遗憾吧。
这两年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成长。
起初,我的想法很幼稚,那就是寻找所谓的真相,把“真实”的历史故事客观地呈现出来。然而很快我就变得成熟——这个过程甚至一度让我怀疑人生,因为我发现历史根本没有真相。
“历史的真相”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所谓的“真相”其实只是对故事的讲述,而讲述必然有其立场和角度,好比我来描述一座大山的模样(真相),只能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规律;读历史,读的是人性逻辑。有人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所以才能以史为鉴,从古人身上寻找智慧,算是吧,因为人性从来没有改变过。
苹果在砸到牛顿之前,也会掉到地上,跟观察者(牛顿)无关,跟结论(万有引力)无关,即便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证明了让苹果掉落的原因是时空弯曲而非什么引力,苹果仍然是掉落到地上的。
历史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所谓的“真相”只不过是牛顿的万有引力或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只是为了方便理解和叙述而人为强加的一种概念,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它,却从来无法精准地定义它。
古人不知万有引力和广义相对论,但并不影响他们发明投石车。我们永远无法挖掘历史真相,这也不会影响对历史的探索。
我在构思下一部作品,很久了,鉴于这一本书的经验和教训,目前连个完整的大纲还没搞定。如果它能诞生的话,那就是一本有历史架空类的,好处是不必考究正史细节,坏处则是需要自己编排一幕幕故事。工笔和写意,各有各的难处。
迟迟不愿把这篇后记放上来,好像只要它不出现,这本书就不算完结,就不到说再见的时候。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再次感谢所有支持这本书的朋友,臭蛋水平不高、能力有限,感谢您的每一次订阅、打赏、月票!希望我们会在将来再次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