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臭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赏心悦目bagzon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百万!”
“啪——”勺子从手中脱落,掉进碗里,真宗失声惊呼道:“卧槽这么多!”意识到自己失态后,真宗迅速调整情绪,咬了咬后槽牙,叹口气,自言自语道:“也罢,三百万换一个天下太平,值了!”
澶州行宫不比皇宫,实际上曹利用与真宗之间就隔着一道门帘,可以正常交流,但封建帝王讲究的是宗法礼制,即便近在咫尺,声语相闻,也要让小宦官从中传话。
其实真宗的话一字不落地全被曹利用听见。
洗漱完毕,真宗正式接见曹利用。
曹利用故意挑逗真宗,进门就抢先跪地磕头,说自己无能,答应给的实在太多,让国家破费了,实在是死罪死罪。
真宗要表现得很宽容,“爱卿辛苦啦,三百万买个天下太平……”
“三十万。”
“啥?”
于是“帝喜甚”,爱卿这是故意给朕玩儿冰火两重天呢?真可爱。
在和谈过程中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同样,宋辽双方的记载略有不同。据辽国人记载,宋真宗请求认萧太后为婶(以太后为叔母)。
而宋人则记载说是萧太后命王继忠为曹利用践行时,王继忠提议两国恢复和平是一大喜事,辽主愿兄事南朝。曹利用转告真宗,真宗爽快地答应了这个要求,与年幼的辽圣宗隔空拜把子,从此宋辽成为兄弟之国,于是在给辽国的回信中,真宗就称呼萧太后为叔母了。
“澶渊之盟”刚刚达成,就有人要单方面毁约,此人就是寇凖。
寇凖奏请真宗出兵截杀,趁辽军无备而给予其灭顶一击,永绝后患。真宗没有采纳。寇凖固谏,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宋百年无事,否则数十年后,万一契丹人卷土重来咋办?
真宗说数十年后,我们肯定会有能抵御辽军的能人,好不容易迎来了和平,我不想天下生灵再遭战火。
寇凖仍坚持己见,力劝真宗出兵追杀。
这时候,有人弹劾寇凖居心叵测,指责他“幸兵取重”,寇凖这才不再坚持,“澶渊之盟”有惊无险地落地执行。
对于“澶渊之盟”的评价同样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有人指责真宗过于怯懦,因为宋军在战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如果拒绝和谈的话,是有可能让萧太后全军覆没的;有人说“岁币”丧权辱国,甚至拿它跟清末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相提并论……
以上均是键盘侠的空谈。
他们也许不知道川蜀民乱、西夏崛起,大宋也许还没有到千疮百孔的地步,但连年的征战已经大大消耗了大宋国力,前文提到,为了抵御辽国南侵,真宗已经不得不大规模动员河南、河北百姓入伍,而河北地区能用之兵已经不足一万人。稍微了解西夏历史的朋友也该知道,夏州党项人自李继迁时就已经脱胎换骨,开始威胁帝国西北,至于不久之后建立的西夏政权,更是让大宋吃尽了苦头,不得不承认宋、辽、夏三分天下的客观事实。
再者,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地方各藩镇,难道就一致拥护真宗吗?前文也提到真宗的即位历程,“太祖党”不容忽视,早就有人想着行废立之举,要么拥护太祖嫡孙,要么拥护精神病人赵元佐。如果战争对宋不利,后方会不会有人搞小动作?真宗的威望足以震慑他们吗?显然不,文看寇凖,武看高琼。
退一步讲,真宗拒绝与辽和谈,接着打,那大宋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呢?收复幽云十六州,还是吞并大辽?显然,打来打去,最终还是要和谈。既然早晚要谈,为什么非要把自己的家底儿完全赔光而不是见好就收呢?
所以综合来看,真宗是急于与辽和解的。三十万买一个天下太平,真的不亏。历史学家也告诉我们,两国和解后,在国际贸易中,大宋始终是贸易顺差,依靠强大的手工业和农业,“岁币”连本带利地回流大宋。
无论后人站在何种立场,以何角度去评价,不可否认的是宋辽两国从此维持了长达百年的和平,一直到女真人的金国崛起。
百年的和平是个什么概念?可以说亘古无双。别说百年,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能保持十年不动刀兵就历史罕见了,一纸盟约能创造百年和平,堪称奇迹。
合约签订四年后,萧太后为辽圣宗耶律隆绪举行了“柴册礼”,正式还政于圣宗,结束了她长达四十年的摄政生涯,并于次月病逝,享年57岁,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次年,她的蓝颜知己、绯闻男友韩德让亦病逝,享年71岁,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对于辽国来说,“澶渊之盟”同样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萧太后留给圣宗的最大政治遗产。圣宗亲政后,也得以在这种和平的氛围中安心治国,猥琐发育,使得辽国在圣宗朝国力鼎盛,后世将这段时期称为“太平之治”,而耶律隆绪的庙号“圣宗”,也足以说明辽国人对他的认可。史籍称赞其为“辽朝盛主”。
“澶渊之盟”无疑是双赢的结果,这是中国人的政治智慧。天下很大,容得下两大帝国;太平洋很大,容得下两个强国。
1022年,宋真宗赵恒驾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