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玄镜独鉴 (第1/3页)
情何以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赏心悦目bagzon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为我而死” 姜望坐姿慵懒,扯了扯嘴角。 重玄胜不得不承认,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姓姜的现在长得还真的不算难看!尤其这个似讥似嘲,有些漫不经心的笑,很有那么点王侯风流的意思在。 当然他完全不知道,姜望此刻的漫不经心,是因为更多精力都用在对付眼角的青肿上。一位当世真人的力道,并不那么好消解。好在姜某人已经有很丰富的经验。 “之后我若是主动对付鲍家,那也更是不仁不义咯?”为了转移注意力,姜望又道。 重玄胜撇了撇嘴:“不错,都知道举一反三了。” “他们这样宣扬,不怕我不顾劳什子勋爵之间的体面,站出来揭穿么?”姜望问。 重玄胜笑了:“人家鲍家可从来没有承认,鲍仲清是为你而死。那都是坊间瞎传,你能怪到鲍家?鲍家的口径是,鲍仲清是为对抗邪教而死,赴大义而亡身。怎么,人已经死了,你武安侯与鲍家是有多大的恨,还要去踩一脚他的名声?再者说,鲍真人在战场上死了长子,又在诛邪浪潮中死了次子,人老心伤,你就这么不在乎这位九卒统帅的感受?” 姜望想了想,叹了一口气:“鲍真人的手段,着实圆润。远非鲍仲清可比。” 他又问道:“你觉得鲍仲清究竟是怎么死的?“ 重玄胜摇了摇头:“我不想猜,也没必要猜。他们鲍家的世子,鲍家关起门来的家事。鲍家怎么说,我就怎么听。”“他的丧礼我会去。”姜望轻叹道:“不管以前怎么样,人死怨消,是该去看一看。” 年初的时候,鲍仲清大婚,十里红妆,满街披彩,多么风光? 娶娇妻,当世子,进稷下学宫,可谓人生得意。 而且死得这么不明不白,无声无息。 姜望虽然对鲍仲清并无好感,也不存在什么怀念,但仍不免有世事无常之叹。当初他第一次在临淄遇到鲍仲清,也还警惕非常,同那时候的重玄胜一样,视其为危险人物。甚至于那时候他都不能说是鲍仲清的对手, 他只能对上鲍仲清的门客 如今时过境迁。 那个重礼拜门、妖马拉车、高手开路,风光出场的世家贵公子,已成了家中枯骨。 谁也不能否认鲍仲清的确是个危险人物。但死了就是死了,死了万事皆空。 他的城府,他的天赋,他的未来,就都夏然而止一一如他的长兄。 “我也会去。”重玄胜说道:“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鲍麻子了,说不上什么同病相怜,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很像如果我没有十四, 没有认识你。或许我也和他一样。” 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隐隐让姜望想到了什么。不过这会儿他没工夫细想。 只仔细地看了看重玄胜,认真地说道:“你们完全不像。" “说说看。”重玄胜施施然地往后一靠,笑了笑:“哪里不像?” 姜望也笑了:“你长得就比他顺眼。” “长得比鲍麻子顺眼,可不是什么值得人开心的事情。” “那什么才是值得你开心的事?” “你知道临淄美男榜的事情吗?” “隐隐约约有听说啦不值一提,不值一提,你知道,我不在意这些虚名的.”重玄胜从鼻孔里嗤出声音来,语气认真地道:“看着我的眼睛,诚实地告诉我,我比重玄遵英俊很多。” 姜望真个盯着重玄胜的眼睛,真个看了一阵,良久,才一脸崩溃地道:“我实在说不出口。” 重玄胜直接呸了一声:“活该你没钱出门,兜里空空!你就不配有钱!” 姜望哈哈大笑,笑罢了,摆摆手道:“快走吧,明天准时来接我,我们一起去朔方伯府。” 重玄胜瞪圆了小眼睛:“你撵我?” “没有啊。但十四还在家里等你吧?” “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你想多了。”姜望无奈道:“我只是准备修炼了。’ 重玄胜又狐疑地看了他一阵。 姜望以手支额,撑在书桌上,一脸无辜。 “不对,怎么从我进来,你就没有换过姿势?” “有吗?”姜望眨了眨眼睛,顺势往后一靠,自然而然地只给了重玄胜一个侧脸:“快回去吧,十四该等着急了。”重玄胜哦了一声: “那我回去了。” 拾步往外走,走到门口位置,忽然一个闪身,窜到了姜望面前! 但修为超出整整一个大境界的武安侯,怎会让他得逞?人斜靠在椅子上,手仍然支着额头,十分深沉:“我在思考很重要的道术问题,你先回去吧,阿胜。” 重玄胜伸手就去拨他:“手拿开给我看看。” 姜望连人带椅转了一圈,声音低沉:“真的,回去吧。” 重玄胜也不说废话了,直接发动了重玄神通。 嘭! 可怜的博望侯,还什么都没看见,就已经被整个瑞出了书房。 房门紧紧关上。 只有姜某人的声音送了出来:“管家,送客!” 朔方伯府举行的丧礼,完全是关起门来的家礼形式。 并未邀请任何人参与祭拜,白幡不示于外,哀乐不出院门。 姜望和重玄胜过来祭奠,当然也没有大张旗鼓。 他们两个再加上十四,三人身着便服,共乘一辆马车,低调地来到了鲍府。十四做了博望侯夫人后,地位非比往常。说起来是不太应该跟以前一样,似贴身护卫般跟着重玄胜到处跑的.但谁管得着呢? 小两口怎么开心怎么来。 十四并不高兴做什么居家主母,也管不来那些生意账目,就爱跟在重玄胜旁边。重玄胜也就爱她在旁边—一昨天就那么一会不在,就被某莽夫趁机揍了不是? 易大小姐若是在场,姓姜的怎么着也得掂量掂量。 鲍仲清的死,于外人来说,顶多叹一句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