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赏心悦目bagzon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389章 手段百出

永汉五年在蹒跚中结束,建安元年如期到来。

朝臣们结束了最后一天的公务,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年假朝休。

仿佛早已经养成了习惯,朝野上下不约而同的息兵止戈,放松身心的准备过年。

宫里先后举办了三场宴席,第一场,主要是宫里的,何太后亲自主持,刘辩以及宫里的女人、皇子等,算不得多大,但很是热闹。

第二场,主要是皇亲国戚。由于灵帝是过继而来,皇室宗亲便极其稀少,倒是外戚不少,何家、蔡家,唐家等等,足足数十人。

第三场,则是外廷的朝野大员,这一场最为热闹,多达上百人,挤满了却非殿。

刘辩尽显仁君风度,礼贤下士,亲和温润,与朝臣们打成一片,拿着酒杯,在群臣之间穿梭不断,气氛十分热烈。

这场大宴,直到半夜才结束,几乎所有人都罪了,摇摇晃晃的离开却非殿。

刘辩醉醺醺的回到嘉德殿,喝了一大口浓茶,稍微醒醒酒。

皇甫坚长恭谨又正经的站在一旁,等刘辩抬头看向他,连忙上前抬手道:“回禀陛下,经过臣的探查,尚未发现王朗有不轨之举,近期与他多有联络之人,谈论的几乎都是关于廷尉府的‘新政’,并未涉及其他。”

刘辩拍了拍额头,吐着酒气,若有所思的道:“杨彪那封信是怎么回事?”

皇甫坚长似有迟疑,道:“皇城府多番探测,并未发现不妥。根据皇城府的推断,或许,杨公只是为了显示存在。”

“存在感?”

刘辩陡然若有醒悟,点点头,笑着道:“说得通了。王朗也是在彰显存在,是不甘心被‘颍川党’压的无声无息,只能从附随。”

皇甫坚长并没有点评这些,他只是根据程昱的推断,实事求是的回报,没有一丝一毫的添油加醋,夹带私货。

刘辩脑子有些昏沉,沉吟着道:“曹操呢?”

皇甫坚长沉默片刻,道:“臣没有查到什么,曹司马按时进出宫,回到府邸便足不出户,也无人进入曹府。”

刘辩抱着茶杯,笑了笑,道:“你怎么看曹操?”

皇甫坚长抬着手,道:“臣不知。”

刘辩审视他片刻,没有为难他,道:“王朗的事,你无须管了。接下来,你的主要任务有三个:第一,盯住曹操,‘军政分离’是朕定下的国策,不可更改,但最重要的前提——朕大汉的军队,要忠于朕!而不是大司马府或者其他什么人!”

皇甫坚长保持恭谨的神色,道:“臣领旨。”

“第二件事,”

刘辩目光冷峻,道:“是关于境内的叛逆,袁绍,刘表,刘璋以及士家,还有三羌,伱要不断渗透,朕要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用什么手段朕不管,朕有什么事情,朕给你兜底。”

皇甫坚长抬着手,道:“臣领旨。”

刘辩对于皇甫坚长的反应还是很满意的,微微点头,道:“第三件事,是境外的。匈奴,乌桓,鲜卑以及羌人,拿出手段来,必要的时候,边境的郡县以及军队,你可以调用。”

皇甫坚长这次动容了,但迅速归于平静,抬着手,道:“臣……领旨!”

刘辩说完这三件事,又喝了口茶,道:“嗯,就这三件事。对了,朕听说,周瑜最近与吴郡那边通信频繁?水师那边有没有动静?”

周瑜与孙策原本是孙坚送到洛阳为‘质子’的,孙坚后来被偷袭,不久便重伤而死,孙策冒险逃出了禁军大营,倒是周瑜被留了下来,一直安置在蓬莱水师。

这蓬莱水师是原本的荆州水师,在袁术叛乱不久,便被刘辩调动到了蓬莱,一直不声不响,潜藏到现在。

皇甫坚长倒是没想到刘辩突然问这个,仔细想了又想,道:“臣没有接到回报,即刻回去探查明白,回禀陛下。”

刘辩喝了口茶,道:“那个周瑜很重要,水师更重要。”

皇甫坚长瞬间明悟,道:“臣领旨。”

刘辩醉意再次袭来,强忍着疲惫,道:“这几年不会让你如前几年那么辛苦,但也不要掉以轻心,有什么事情即刻上奏,去吧。”

皇甫坚长抬着手,道:“臣领旨,告退!”

刘辩目送他离去,这才放下茶杯,踉跄的站起来,与不远处的左栗淡淡道:“你的职责明白了吗?”

左栗以往瘦瘦弱弱,脸色雪白,现在颇显富态,脸角圆润,一双小眼睛越发显得阴冷。

他连忙上前,道:“小人明白,盯着洛阳的朝野百官,监察不臣。”

刘辩嗯了一声,摆了摆手,道:“去吧。”

左栗躬着身,等刘辩走出去,这才出门。

刘辩出了后殿,直接来到永靖宫。

相比于大乔,刘辩还是喜欢外表成熟,内心稚嫩的小乔。

宫里一片祥和,宫外也少见的安静。

朝臣们从宫里出来,各自回府,有的呼呼大睡,有的与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炮火亮剑

炮火亮剑

穷玩战术富玩火力
别跟我谈什么渗透穿插、散兵阵型、步炮协同、步坦协同…… 打仗,我只会火力覆盖! 一只野猪路过,也给我呼叫炮兵,先来一轮三发急速射! 用炮火打穿亮剑,拒绝火力不足恐惧症! ——高订4万、收订比2比1的大精品之作,请放心阅读!
历史 连载 408万字
抗战之关山重重

抗战之关山重重

老哲
老哲写实风格抗战新书 “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有军官对手下数千名官兵说。 可是自打他们出关以后,侵略者强大,国尚危急,家又何安?战线一路向南,战关山无数,却又丢关山无数,直至苍山之巅洱海之畔! 回望来向,狼烟无尽,关山重重,多少官兵埋骨他乡?一场抗战打了十四年,几人又能返回故乡?
历史 连载 1万字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无相黄叶
古代文学专业毕业的王文龙穿越到了明代,身处万历二十七年,不会写八股文也不懂得打仗。恰逢明代出版鼎盛期,王文龙只得抄书混个糊口。没成想这一来他佳作频出名震天下:《儒林外史》《红楼梦》《海国图志》……太监中官想要招揽他,东林党人称他博学,传教士发现他比欧洲人还了解大航海历史,而王文龙也在不知不觉间踏上了改变时代的脚步。
历史 连载 15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