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得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赏心悦目bagzon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左良玉心里虽有了想法并拥兵二十万,但却不敢轻举妄动,大明还没到奄奄一息的时他不会扯旗造反,但也不会轻易听令当炮灰,所以他一直在观望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然后一鸣惊人。
于是这两年他在武昌一边招兵买马囤积粮草,一边遣大批手下到处搜集新闻报道,甚至买通一些官员及锦衣卫,他要掌握最及时的消息。
去年李自成攻陷西安建国大顺,张献忠入川也自封大西王,这让左良玉觉得时机近了开始蠢蠢欲动,待年初时李自成东征时他便开始着手准备一些事,待又闻白旺在九江那儿也出山了沿江北上时,左良玉心里都快乐开花了。
只要这两支贼军攻到北京和南京跟前他就敢做一个大动作,若大明朝被其干翻了,那更好。
于是他是时刻关注着战局的进展,而一开始李自成和白旺真的都没让他失望,那是一路势如破竹,一个渡黄河东进直逼太原,一个出湖口直奔安庆,那场面,那风头让旁观者左良玉都激动的像个发,春的公狗一样躁动难安。
可是突然间一阵风刮来,周遇吉在太原力抗李自成数十打大军,一举将其击溃狼狈逃窜。
我去!这个消息让左良玉震惊不已,也疑惑的很,周遇吉是员悍将,但也没那么猛啊,怎么突然变得那么牛逼毕竟那是个常宇还不算正式出道,名声还没打出去,没人注意到他在背后付出的汗马功劳,风光都在周遇吉和蔡懋德身上。
一次失败算不的什么,随后李自成直接从另一路沿着刘芳亮步伐东进北上,数十大军一举攻到保定府,而且听闻关外清军要南下,这时左良玉又二次高朝了,觉得这次朝廷一定扛不住了。
可是我擦,闯贼又被打回去了,而多尔衮那个憨憨竟然被吴三桂给骗到宁远城外当头一顿闷棍砸的晕头转向,
这有违常理啊!左良玉当时就气的直跺脚大骂闯贼没用,好在长江这边的白旺一路势如破竹嗷嗷往上冲,吕大器那老头根本拦不住他。
左良玉第三次高朝是在得知关外鞑子突袭入关围攻京城,只是结果又是被官兵一路追到青州又追回关外,损兵折将惨败连连。这时候左良玉终于捕捉到了一个特别有分量的信息,所有大战背后都有东厂那个太监的影子。
什么时候冒出个太监这么厉害,左良玉一查之下更是被震惊到了,竟还是个弱冠少年,不只打仗厉害,还把一众朝臣和勋贵收拾的有苦难言。
这个时候他开始紧张了,但又想着朝廷连续数场大战,本就是强弩之末这下怕是腿软脚软,再难有所作为,别说收拾自己了,怕是连白旺都无力收拾,要么遣南京的兵马御敌,要么调自己去剿匪。
自己是不会去的,南京那些兵马能打个仗,所以局面的变数还是很大。他搬好板凳准备看好戏,突然接到消息,那小太监亲自南下督主,竟将边军和皇帝的亲卫军都调来了。
朝廷是不是疯了啊,边军都能随便调动?保卫京城及皇帝的亲兵都拉出来了?还有粮草供给,饷银什么的从何而来?
左良玉不解,他等着看笑话,更想看看那个传说中的小太监到底有多神,所以他加派各种人手紧盯南直隶一带战局。
然后,随着常宇高歌猛进,左良玉的心情日渐沉重。
这怎么可能啊!
老子打白旺打了多少年都没伤他根本,凭啥你狗日的白旺你是不是放水了啊。
气归气玩笑归玩笑,随着常宇大军推进,左良玉心头的阴云越来越浓,这将他原本的计划全部打乱了,他必须要重新调整所有的部署,因为他有一种预感,小太监只要拔掉白旺,下一个目标就会是他。
当然,左良玉还是很自信的,小太监不可能对他立即动手,因为他有心无力,毕竟他不是神,打仗不光要有兵还要粮草军饷以及军心,而这些此时全都是小太监的短板,且朝廷也绝对不允许让他们开战,如此消耗会让别人坐收渔翁之利。
但那太监如此强势,绝对会像自己施压,最少也会出招试探,为此左良玉召集手下诸将还专门就此做了一番商讨。
作为一镇总兵,左良玉手下也是猛将如云,比如早年从贼的马进忠,有铁骑王之称的王允成,还有早年带着妹妹游侠江湖后来随左梦庚降清擒获何腾蛟的徐勇,原本张献忠的手下前年刚投降的左良玉的惠登相,以及后来成为满清救星,以己之力镇压吴三桂被康熙帝封为靖逆侯的张勇,还有卢光祖、李国英、张应祥、徐恩盛、郝效忠、常登、吴学礼、张应元、徐育贤等人,
便因为手底下这么多猛将,加上手中的武昌和汉阳两城,这就是左良玉的底气。
然其最信任的部将本是金声桓,所以当初才令其坐镇九江一边监视白旺,一边把守其势力范围的最东边,留其与吕大器互相牵制。
不过吕大器技高一筹,将金声桓支开去了徐州那边剿匪,而后为常宇所用,现如今早被洗脑的唯小太监马首是瞻,也不他。
对此左良玉也是有心里准备的,正准备遣一大将前往九江坐镇时,突然有贵客登门了。